深圳都市报讯 (记者 魏薇 通讯员 曹海燕) 近日,孩子们陆陆续续上学去了,但我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科也发现,因学习问题和情绪行为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加。不少孩子出现不愿意上学的情况。专家表示,“拒绝上学”即回避上学的行为,是多种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它严重困扰着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更急坏望子成龙的家长!专家呼吁,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从小注意提高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 不愿上学病患年龄越来越小 9月2日,一名妈妈带着14岁大的女儿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她告诉医生女儿不愿意上学,前几天离家出走了。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周家秀主任经过与患儿沟通发现,该患儿上初中以后,整个人就发生了变化,因为难以适应与新同学的交往和初中的紧张学习氛围,对上学感到巨大压力,出现沉默寡言、焦虑不安等情绪,对父母逆反,白天出现头痛乏力,晚上睡眠质量低等症状。逐渐地,患儿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竟然不愿意踏入学校半步,最后,母女发生激烈争吵。开学在即,患儿离家出走了,家长发动亲友,报警后才找回孩子。 4岁的患儿小欧也存在类似的症状,他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呕吐,吐完之后才能正常上一天幼儿园。家长回忆起孩子3岁刚入园那会儿,小欧也出现哭闹,紧张不安,拒绝上幼儿园,严重时还发烧、腹痛、头痛等症状。一段时间不去幼儿园,就什么症状都没有了。然后,一开始上幼儿园又会出现此类症状。家长一度当做感染细菌、着凉发烧来治疗,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分离性焦虑的心理障碍,家长没办法,只好求助心理医生。 心理顽疾易被误认为装病 拒绝上学,也是一种疾病的症状。一提起上学,孩子就会脾气暴躁、焦虑不安,甚至还会伴随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尿频等症状,孩子的这些表现容易被家长误以为是在在装病,其实并非如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周家秀指出,儿童对上学感到压力大或者因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引起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导致上学发生困难,反复拒绝进入学校等是多种心理疾病的表现。这种“拒绝上学”的行为,严重困扰着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一种表现,不尽早干预,以后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情况严重需到正规门诊治疗 周家秀主任告诉记者,“拒绝上学”经常出现在三个阶段:3至7岁为第一阶段,大都与入托、入学时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有关;9至12岁为第二阶段,主要与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冲突、学校欺负事件,更换学校或班级等因素有关;13岁以后更倾向极度厌恶学习,违拗性抵触上学,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困难、在校遭受欺负羞辱、学业挫败、友谊危机、师生冲突等。 周家秀主任特别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行为及表现后,尽可能不要粗暴地强迫孩子去上学,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应该尝试着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其情绪变化的真正原因所在,对症下药。情况严重的需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心理门诊进行咨询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