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少女感的人,往往却总是少女气满满。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论点,觉得少女感寡淡。COCO一直不太认同。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里写“在人声嘈杂往前走去的人,既不幸福也不悲戚,向前走去时没有向前走去的意志,身处人群时又似孑然自处”,这大概就是成熟生命常有的状态,很没有活力。 
比起此种情态,她在书里描述的那个“她”,15岁半、穿茶褐色丝绸裙和带金边的鞋子、戴男士宽檐帽,将两根辫子放在胸前的“少女”似乎美多了。少女是梦幻、丰盈而多彩的,成熟气的大人比她们寡淡多了。 
少女感往往象征着年轻、可爱、美丽、活力,这些是大半女性都愿意被称赞的特质。这不,昨天林依晨在电视剧《老男孩》里一亮相就被称赞拥有少女感。确切的说,说COS阿拉蕾的林依晨只有15岁我也信。 
35岁的林依晨有这样的状态,20岁的小姑娘也会羡慕。漂亮吗?当然。 
除去装束的原因,当林依晨换上比较成熟的风衣和短发,动态镜头里给观众的感受仍然是“她青春无敌啊”。 
第一个原因要有赖于她圆溜溜的娃娃脸、黑瞳仁比较多的圆眼睛以及光洁的皮肤,这都是年轻状态的象征。第二个要感谢林依晨没有妄图用医美的方式维持巅峰状态,她选择的方式是读书和运动。 
凭借《我可能不会爱你》二度拿到金钟奖之后,林依晨选择去英国读书一年沉淀自己,专修导演专业。前不久她还回到伦敦看望了读书时期的好友。 
眼里有光,书卷气十足。 与此同时她也是运动的一把好手。花2个半小时和老爸一起泳渡日月潭,至今的梦想还是实现“日月潭铁人三项”:泳渡日月潭(1.5公里)、骑乘台21线道路(40公里)、在日月潭环湖公路路跑(10公里)。简直女子力Max。 

从身世经历上来说,林依晨的坎坷似乎是站在了乐天少女感的对面。一般来说,衣食无忧的女孩会更单纯些,她们的生命里逼迫人迅速长大的因素会来得更晚。可林依晨,完全是反例。 以下的经历,大家可能也看过许多次了。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妈妈为养家负债500万,高二的时候她将生病的母亲送到医院才得知了这一切,随后开始和妈妈一起养家。 为了拿到三万块的奖金给弟弟买台新电脑,她参加了第一届“捷运超美女”竞赛并获得了冠军,进入了演艺圈。 
同年她考上了大学。为了协调拍戏和上学,她尽可能在学校全勤,拍夜戏清晨就直接在校外椅子上坐着等开门。 
23岁拍《恶作剧之吻》一炮而红,26岁凭借《恶作剧之吻2》拿到金钟奖的视后。还是金钟史上第一个凭偶像剧拿到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员。恶吻的维尼导演不止一次在采访里讲林依晨有多刻苦。 
就凭着一股要强劲儿、一股坚持己见的韧劲,林依晨在坎坷的生活里不断承担责任、创造佳绩。小时候觉得荧幕里的她有男主角的守候,她的心愿全世界都愿意帮忙,真好吧? 
但长大了才看到,这个时期的林依晨背负着重担一个人开疆破土有多拼。然而6年13部偶像剧不仅让她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送上了潘多拉的宝盒。她患了脑部肿瘤。 人类生理决定我们每个人面对疾病和疼痛都脆弱无比,林依晨不会是特例。 然而她却在人生大风波之后带来了两件好事。第一,拍摄了《我可能不会爱你》再度得金钟最佳女主角,第二,约几十年不见的爸爸见面。 

在命运风暴之中头脑清醒的,都懂祸福相依的道理。笑纳命运的林依晨得到的是经历给予的礼物。她能完全消化程又青这个角色,而恶吻好像也不过是昨天的事。 
这时的她都快要30岁了,早就阔别了少女时期,又过几年,结婚步入了家庭。前不久有人偶遇到夫妻俩逛街的场景,扎着马尾的林依晨却真的很像18岁。 
风风雨雨后,林依晨告诉女孩们,首先少女感绝非卖点而是生活态度。 阔别了少女时期之后的少女感,不是扮无辜和可爱,像不曾长大、无忧无虑的模样,而是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实现自己贯彻少女时期的英雄理想啊。 
少女不必追求少女感,只有过了少女年纪的女性才对它恋恋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