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运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该市自2010年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以卫生保健康、惠民生为目标,以深化医改为主线,强化五大体系建设,构建四级医疗服务网,全市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广大农民整体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投资7.5亿改善农村医疗条件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大力改善。2010年以来,运城市累计筹资7.5亿,启动县乡村三级中央投资项目1124个,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县级卫生项目35个,乡镇卫生院项目141个,村级卫生室项目948个。垣曲县、新绛县人民医院顺利实现整体搬迁,临猗县、万荣县分年度启动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375个和281个,覆盖所有村级卫生室。 此外,该市县、乡医疗医疗机构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1%、村级卫生室80%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100%的县级综合医院、69.2%的县级中医院、46.1%的县级妇幼院达到二级水平,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室、乡乡都有卫生院、街街都有社区卫生中心,建成了以市级医院为依托、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院为补充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390余万农民参保新农合 据了解,运城市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实现了全覆盖。十年来,个人筹资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16年的120元,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从80元提高到420元,覆盖人数达到390余万人,2016年参合率达99.49%,连续10年超过省定标准。对31种重大疾病,实行单病种付费,新农合补偿比例提高到70%,个人支付费用降至10%;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重症精神病患者新农合门诊补偿由700元增加到2160元;为12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除个人自付费用。 统计显示,自2010年以来,运城市累计为4298万人次参合农民补偿医疗费用67.3亿元。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全面开展,最高赔付额度达60万元,2014年以来,共为2.82万人次赔付1.83亿元。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共为23人赔付76.6万元。实现省内异地住院即进结报工作。新农合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两升两降”:2016年实际补偿比为51%,比2013年上升1%;县域内就诊率为74.9%,比2013年上升5.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9%);患者平均自付费用为2268元,同比降低34元;住院次均费用4760元,同比降低88元。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更均等 2009年以来,运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人均15元提高到45元,服务项目由9类21项扩展到12类46项,城乡居民统一标准、均等享受,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任务得到落实。 截止2016年9月底,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主,广覆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3.88%的城乡居民有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以筑牢人群免疫屏障为目标,多举措实施免疫规划策略,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以规范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为抓手,严格考核加强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分别达90.34%和91.01%;以辅助检查、个体化健康处方为重点,全方位提供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7.24%,同时为全市52.5万名农村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为全市每个农村家庭发放了一套健康知识口袋书;以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为切入点,夯基础开展高危人群综合干预工作,艾滋病新发病例逐年下降,艾滋病病死率由7.1%下降到3.8%;以实施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市为契机,建机制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为4.15‰,检出任务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 农村无害化改厕全省第一 近年来,全市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扎实推进卫生县城“八项整治”和卫生乡村“四大工程”,强化多种形式宣传引导,持续组织专项督查,取得良好效果。 全市共有84.6%的县城(11个)、22%的乡镇(33个)、11%的行政村(341个)达到省级卫生标准,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启动了国家级卫生县城和乡镇创建申报工作。大力实施农村无害化改厕项目,2011年至2014年,共完成改厕项目任务9.2万座,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农村改厕先进市。 此外,当地还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更可及,健康扶贫更精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当地还将通过加快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改善农村居民健康、加快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全力推动运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扎实开展,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大踏步向健康运城的目标不断迈进。 (记者 吕秋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