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划桨开大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将一股股微小的力量汇聚成磅礴之力推动着脱贫攻坚的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些力量中,有这么一股力量,他们兜底保障助力贫困人口在现行扶贫标准下实现“政策性”脱贫;大力实施“大爱公益募捐计划、金翅助业巩固计划、东西协作牵手计划”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殊困难群体能否如期实现稳定脱贫,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的质量。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认真履行“兜底脱贫一批”的政治责任,加强统筹调度,加大督导力度,强化压力传导,推进任务落实,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实施提标提补,确保贫困人口“政策性”脱贫。该局紧盯兜底对象在现行扶贫标准下稳定实现“政策性”脱贫,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提标提补工作的通知》,明确新的保障标准和工作要求,精准认定对象,合理确定保障类别,已于5月底全面完成了提标提补任务。截至9月底,全市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的89334户、274152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79466户、263763人,特困人员8665户、8991人,孤儿653户、71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50户、679人,发放1至10月份救助补助资金56540.93万元。同时,为积极应对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按标准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1至8月份价格临时补贴5121.44万元。
实行挂牌督战,推进兜底保障专项攻坚行动。该局以29个未脱贫村、2.1万未脱贫人口和2.56万监测人口、5.13万边缘人口为重点实施包抓督战。40多名包抓督战干部先后3次深入未脱贫村、贫困面较大村督查指导,压实县乡两级主体责任,逐户逐人“拉网式”排查,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对标精准认定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退即退,1至10月,农村低保对象共清退4330户、17239人,新纳入12531户、38781人,较去年底增加8201户、21542人,增幅分别为11.51%和8.89%;农村特困人员共清退713户、737人,新纳入618户、655人,较去年底减少95户、82人,减幅分别为1.08%和0.9%,减少原因为死亡和赡养关系变化;农村兜底对象由去年底的45336户、105818人,增加到10月份的54669户、130573人,共增加9333户、24755人,增幅分别为20.59%和23.39%。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等救助保障范围的138686人,占比为14.69%,其中未脱贫人口纳入保障的15707人,占比为77.14%;已脱贫监测人口纳入保障的13075人,占比为49.93%;建档立卡边缘人口纳入保障的27916人,占比为55.12%。
加大临时救助,增强防范致贫返贫风险能力。进一步规范救助标准、深入调查排摸、主动实施救助,全面推行“先行救助、后置审批”程序,加大救助力度,及时将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较大和受新冠肺炎疫情、“5.31”冰雹等灾害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防范致贫返贫风险的作用。1至9月份,全市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5427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1918.2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救助增加162750人次,发放救助金增加9186.9万元,分别增长了1.78倍和0.72倍。
坚持应补尽补,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加强与残联组织的联系会商,不断优化《残疾人证》办理程序和“两项补贴”申报手续,提高残疾等级鉴定的精度和办证的进度,增强“两项补贴”发放时效,生活补贴对低保家庭中的困难残疾人实现全覆盖,护理补贴惠及到二级以上符合条件的所有重度残疾人,实现了应补尽补,并按照《天水市保基本民生工作方案》要求,从7月份起将全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截至9月底,全市困难残疾人纳入生活补贴的44335人、重度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的47513人,发放“两项补贴”8213.73万元。与去年底相比,生活补贴对象增加7112人、护理补贴对象增加3114人、“两项补贴”叠加对象增加5656人,增幅分别为19.11%、7.01%、24.24%。
强化关爱措施,提升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农村特困人员关爱救助行动,完善探视走访制度,推行“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模式,对生活能够自理、亲属有责任心和有监护能力的靠实亲属监护照料责任,对丧失自理能力、亲属无履行监护照料能力的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居家照料服务,对190名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全部安置到敬老院集中供养。同时,梳理民政部门工作职责,加强与市人社、扶贫、妇联等部门的工作对接和配合协作,协调1271名扶贫公益性岗位养老服务员协助监护人、照料服务人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服务。
今年以来,全市为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买生活必须品已支出654.63万元,投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196.93万元,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提升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水平。
扶贫济困是慈善事业使命之所在。近年来,天水市慈善总会围绕“汇聚慈善资源,助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将参与脱贫攻坚作为神圣的使命和职责,于2019年提出了“大爱公益募捐计划、金翅助业巩固计划、东西协作牵手计划”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助力脱贫攻坚。
公开募捐,助力脱贫攻坚。市慈善总会利用“中华慈善日”和“99公益日”集中宣传之时,设立募捐箱,向社会公开募捐;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发起募捐倡议,筹募慈善资金;面向特定群体开展募捐活动,去年9月份在市政协委员和金融企业中发起了“助力脱贫攻坚募捐活动”,共募捐善款65.5万元,今年又主动与甘肃烟草工业公司天水卷烟厂衔接,筹募到帮扶款650万元;与县区协会携手募捐,与麦积区慈善协会共同发起了帮扶贫困村公开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123万元。所有募捐款项根据活动方案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发力,大力实施慈善助贫项目。天水市慈善总会根据贫困群众各自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实际困难以及贫困村的具体需求设计项目,对于因病致贫的家庭实施医疗救助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使贫困户重拾脱贫信心,对于因学致贫的家庭实施圆梦助学活动,资助考取二本以上的贫困学子上大学。对于不同的贫困村根据具体需求,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发展农业产业等方面的项目;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展慰问活动,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去年和今年,市慈善总会连续两年联合共青团天水市委共同实施了“百万圆梦助学活动”,为全市49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家庭的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82万元;实施了大病救助项目,为患大病的个人发放救助金11.05万元;实施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项目,共计投入资金210.85万元;今年又筹募650万元帮扶资金在我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清水县实施了贫困村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亮化工程和基层医疗设施提升项目,在脱贫攻坚冲刺清零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拾遗补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好专项基金的作用。市慈善总会与我市爱心企业和企业家联系,设立了“启升教育助学基金”、“新天坛医疗救助基金”和“天麟慈善基金”三个专项基金,履行慈善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实施一些扶贫济困慈善项目,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
内引外联,广泛拓展慈善资源。市慈善总会积极主动与甘肃省慈善总会、浙江万向集团、天津市慈善协会等单位和组织衔接沟通,争取外部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的资源和项目,参与到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之中。
争取实施“四个一万工程”项目,自2009年浙江万向集团“四个一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共资助我市特困学生、残疾学生等5557人(次),资助资金达1189.21万元;争取外援捐赠项目,引进赠与亚洲(美国)捐赠项目,投资100万元在秦州区和武山县的4个贫困村实施塘坝项目;与天津市慈善协会携手实施“东西协作牵手计划”,在秦安县郭嘉镇实施道路建设项目,在清水县实施了“关爱儿童之家”和“点亮乡村”项目,在清水县和武山县实施了大病救助项目,助力了脱贫攻坚。
为加快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新平台,推动社会组织发挥好各自领域影响力,该局今年来坚持树立脱贫攻坚“首要工程”理念,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全力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中来。
结对帮扶,消费扶贫。该局积极引导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发布《天水市社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倡议书》,向全市社会组织印发《天水市民政局关于动员全市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消费扶贫的通知》,汇总发布各县区农、特产品线类。截至目前,天水市浙江商会、天水市河南商会等67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动员所属会员单位购买贫困村樱桃、辣椒、蜂蜜、土豆粉条、花椒、木耳、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为贫困地区创收188.06万元。发动108家全市性社会组织加入结对帮扶,对全市29个未脱贫的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全覆盖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5.38万元,对适龄村民开展技能培训142人,资助困难群体2138人。
东西协作,攻坚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社会组织帮扶合力,实现精准攻坚扶贫。天津市西青区社会组织资助麦积区困境学生28人,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资助金额5.46万元。清水县结合实际,与天津市河北区春晖文艺志愿者团队签订了协作协议,为定点帮扶的新城乡黄梁村贫困户、留守儿童捐送了面粉、食用油、书画、鞋子等价值8000元的物品;河北区爱心人士向清水县捐赠帮扶款825.993万元。武山县实施了“津沽有爱 守护希望”大病救助项目,向天津市慈善协会申请项目资金10万元;援助20名罹患重特大疾病的建档立卡、低保和特困家庭儿童,每人援助5000元。武山县与天津市宝坻区社会组织扶贫协会开展扶贫协作,接收捐赠款1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20万。
党建引领,精准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清水县“寒冬送温暖”从未间断,心理咨询服务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在山区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服务及关爱救助活动,为他们提供常态化、规范化家庭教育,受益人数达到2000多人次。动员了17家社会组织参与了挂牌督战脱贫攻坚活动,为贫困户捐资捐物8.96万元,落实消费扶贫22.40万元。
创新帮扶,提升质量。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促增收,利用832扶贫消费平台开展线上消费扶贫,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帮助2000余户贫困户增收。通过爱心超市等帮助机制,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心连心活动,深入贫困村联系1467户非贫困户,宣传惠民政策,收集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忧除困,收集诉求541个,已解决315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的关键阶段,市民政局广大干部职工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将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帮扶力量,真真切切让特殊困难群众获得幸福,享受美好生活,为我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献民政之力。(王晶)
1、凡注有“新天水讯”的稿件,均为天水日报社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天水”,并保留“新天水”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天水客户端(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19 新天水版权所有,未经《天水日报》社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甘新办 6201015备案许可证编号:陇ICP备09002627号
技术维护与支持:天水日报社全媒体技术保障中心 法律顾问:天水忠信律师事务所万有太、职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