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至24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在关于“八个方面基础性全局性牵引性重点工作”的讲话中,提到“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空间布局,强力打造太原都市区核心引擎,加快打造大同、长治、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六个市域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
在2015年,山西省发布过《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该规划对山西的城市体系设定为“一核一圈三群”。一核即太原都市区,一圈为由太原都市区扩展而成的太原都市圈,三群为大同-朔州、长治-晋城、临汾-运城三个城镇群。
这次“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说法的提出,是对2015版规划的升级和细化,也符合山西的地形地缘格局。
山西的地缘结构为“表里山河”。全省由太行山和黄河环绕而成,太行山和黄河互为表里,因此称为“表里山河”。这种自成一体的地缘格局,使得山西成为中国历史上区划最稳定的行政区。
太原盆地以北呈串珠状分布着忻定盆地和大同盆地,忻州市占据着整个忻定盆地,大同盆地分属大同、朔州两市。
太原盆地以南呈串珠状分布着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临汾市占据着临汾盆地的大部分,运城市占据着整个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的一小部分。
在这种地理结构中,太原是山西天然的中心城市,所以,不论如何规划,太原的核心地位岿然不动。
在太原以北的两个盆地中,大同盆地面积最大,同时该盆地也是山西面积最大的盆地。现在在大同盆地内设了两个地级市:大同和朔州。分别位于盆地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历史上这两地都曾经作为府州治所。现在大同是山西省内绝对的第二大城市,是山西省内除太原外唯一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唯一城区GDP超过千亿的地市。因此,将大同设为北部的省域副中心乃顺理成章之事。
大同盆地南部的忻定盆地是山西七大盆地中倒数第二小的盆地,仅大于晋城盆地。在帝制时期经常归太原直接管辖。1958年到1961年期间曾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在2015版规划和2019年9月编制的《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2030年)》中,忻定盆地均被划入以太原为首的中部城市群。
在晋东南的两个盆地中,长治盆地最大,且远大于晋城盆地,承载人口也更多,地理位置也更居中。同时长治也是现在的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将长治设为晋东南的省域副中心无任何异议。
晋南的两个市或者说两个盆地的规模比较接近,分割两个盆地的峨嵋岭也比较低矮。两地的联系非常紧密,历史上曾多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存在。蒲州(运城永济)、曲沃一带、平阳(临汾尧都)都曾作过区域中心城市。金朝在平阳(尧都)置河东南路后临汾成为晋南地区的中心。本次将临汾设为晋南地区的副中心城市也是延续金元以来形成的地缘格局。
这三个副中心城市,大同和长治在2018年进行了区划调整,目前都是有4个市辖区,其中大同2个主城区2个郊区,长治1个主城区3个郊区。临汾正在进行区划调整,方案也是4个市辖区,其中也是2个主城区(现尧都区以汾河为界一分为二)2个郊区(洪洞、襄汾撤县设区)。
在经济发展方面,大同主城区的经济较发达,但郊县的经济非常薄弱。平城、云冈两区的GDP占全市GDP的八成多。临汾主城区的经济规模较小,带动作用需要提升;长治主城区和郊县的经济发展比较均衡。
在过去的30年里,大同、临汾、长治依次成为山西第二经济大市。大同和临汾由于“偏科”,相继将老二的位置让与他市。成为省域副中心后,大同和临汾需要注意均衡发展了。
阅读全文点赞为你推荐更多解读新角度用全新的视角看世界,做最有品味的解读者。关心本文,获得更多类似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