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莉莉)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众多博物馆都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其中,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经过重新布展后开展,万件文物见证了吕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地位。
山西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新中国建设历程中,这里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轨迹。作为山西吕梁首家红色革命题材的非国有博物馆,创办者高宇峰表示,爱国主义教育中,革命文物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为传承红色精神起到不可替代的效果。
走进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可以看到吕梁英烈、红军东征、抗日烽火、解放战争四个展区,展品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吕梁革命先驱的万余件红色遗存,记者看到展厅内陈列着红军和八路军使用过的大刀和手榴弹,吕梁民兵自制的各种地雷以及缴获的日本军刀,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是贺龙元帅使用过的大刀。
刚开馆时,博物馆里文物很多但故事太少,于是高宇峰开始围绕与文物相关的人和事展开研究。“研究是极其困难的,既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还要寻找与之相关的人物。有时候,人找到了,但所说与史实不符;找到文物了,人物线索又断了。”高宇峰说,博物馆的功能不能只是停留在收藏和保存上,更重要的在于升华和传承红色精神,并转化为现实中进取和拼搏的力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遗物、遗存被发现、保护,这为构建更接近真实的历史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藏品是历史的印证,因此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被许多专家、学者誉称为“能够真实反映吕梁革命老区历史的活教科书”。
“博物馆为再现历史提供了载体,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体验历史的机会。”高宇峰说,现在他们在展厅内设置手动显示屏,把在吕梁牺牲的860名烈士的名字,包括尽可能掌握的英雄籍贯、年龄、部队番号、主要事迹等等都输入进去,就是为了方便观众查阅、瞻仰、凭吊。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说,博物馆采用了3D虚拟、立体电影等方式来讲革命故事,既直观易懂,又新鲜刺激,让人印象深刻。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山西省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非国有博物馆被誉为“来自民间的文化盛宴”,是国有博物馆良好的补充,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讲述吕梁故事,传承红色精神,高宇峰希望未来能通过公办或民办公助联合办馆的形式,筹办一个高档次、高品位的能够代表吕梁革命历史的博物馆,以解决目前吕梁红色文化景点分散、勾连统合不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