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老表读书圈,今天继续给大伙带来这本《大败局》。上期给大伙讲了操纵股市的唐万新,今天来讲另一个同期股市坐庄的故事,再来看下那些庄家是怎么操纵股市的,也好让我们今后在股市投资中多留个心眼。故事从一个农民工朱焕良开始,他也没有什么文化,但在20世纪90年代靠认购股权证发了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与唐万新一样,从此迷上了股市,而且选股的眼光还不错,不久就成了亿万富翁。在1996年前后,有好些人操纵股价发了大财,朱焕良也想尝试下做庄家的滋味,于是选了一个深圳养鸡的叫康达尔的股票,并花了2亿元在市场上悄悄买了90%的康达尔流通股,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借来的。可他命不好,不久碰到了禽流感,康达尔股价一下子就跌了超过50%。
碰到这样倒霉的事,朱焕良决定找人搭救他。于是他找了一个股评作家,同时也喜欢炒股的吕梁。这个吕梁写股评文章也是有一手的,他写的文章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可笑的是在他指导别人怎么炒股的时候,自己却亏损了上千万。当朱焕良找到他时,他本是不屑跟对方合作的,可在利益面前,还是决定赌一把。虽然康达尔不幸碰到了禽流感,但它盘子小,收购成本低,炒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朱焕良已基本上把盘子控制起来了。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朱焕良决定将手上50%的流通股转卖给吕梁,并与吕梁达成合作坐庄的协议,而自己则配合5年内不卖剩余的股票。接着吕梁找了善于操盘的丁福根作为自己的股市操盘手。之后,小丁到处给吕梁找钱,跟很多人商量委托理财的项目,然后又将融来的钱继续买康达尔的股票,接着又将股票质押给银行,并进一步抬高股价,就这样不断循环。
不久,吕梁就发现自己被骗了,康达尔是一个很烂的公司,而且还有4亿元的假账,但已经没办法了,自己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由于他们对康达尔已是高度控盘,所以很容易就控制了康达尔的走势。每天从这几个营业部抛售多少,同时又在其他证券营业部买回来,也就是自己在左右倒腾,自己导演的买卖行为。期间,康达尔开始缓慢震荡上涨,但没有韭菜们来接盘,自己唱的再怎么好也是白搭。当时,中国的股市行情不是很好,股民也不会那么傻就轻易上当。于是,吕梁又开始展示他超级的股评能力,连续在知名证券期刊里发表了四篇文章,从看涨中国股市逐渐到推荐个股,我们也能很容易想出他推荐的个股一定就有康达尔。
也该吕梁运气好,在他大力唱好中国股市之后的几天,中国股市突然好了起来,牛市突然来了。之后吕梁不断拉抬康达尔的股价,期间还不断制造各种重组等利好消息。1999年,康达尔全年就涨了111%,成了深市里涨幅最大的前几个。年底还将康达尔改为更高大上的中科创业,搞得一个养鸡的企业倒像是一家科技公司。这里多说一句,投资者最好避免投资那些从名字上看不出它是干什么的企业,同时远离那些经常换名字的企业,很多企业就是搞点新闻来抬高它的股价。我们应该选那些看一眼就能知道公司是干什么的,比如贵州茅台和格力电器。
在康达尔上获得成功后,吕梁开始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来构建他的“中科系”。这时的吕梁已经变得像一个投资大师,同时很多人也愿意拿钱让他帮忙投资,最后中科创业的融资额超过了54亿元。对于刚收购的企业,吕梁也是一样操作,不断释放重组等利好消息,不断推高股价。其实他所谓的重组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他收购的公司间的内部捣鼓一下,可能就是象征性的捣鼓一下,就释放出所谓的利好。对于不知情的普通股民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于是中科创业和相关公司的股价都不断上涨。吕梁他们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市值,然后再把它卖掉这样来回捣鼓挣钱。在吕梁操纵股价的时候,一些媒体和金融研究机构都一起合伙骗普通股民,鼓吹中科创业有多好。你说那些听消息炒股的股民能不被人宰么?
我们再说回前面的朱焕良,在中科创业这两年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朱焕良也一直在担心,生怕别人发现中科创业的骗局行为,怕那些纸面财富带不走。考虑很久后决定不玩了,并私下抛售中科创业的股票。吕梁可是要成为中国巴菲特的,于是花了6亿元去接盘。若仅是这样就简单了,当知道朱焕良背叛后,公司内部私底下炒公司股票的人,也开始抛售手上的股票,不久就演变成股民大逃亡,造成中科创业吃了连续吃了9个跌停板,其他中科系的股票也都发生暴跌。后面的事情也就很好猜了,该抓的抓,该罚的罚,该哭的哭,反正就是一个万民惨剧收场。
这也是本书第二个关于股市操纵案的文章,也是为了给各位投资股市里的朋友提个醒,如果你只凭那些所谓的利好消息投机股票,或者说只听公司在那里吹牛逼就做出买卖行为,不看公司的业绩,不研究公司的财报,不搞清楚公司的情况,那你就要做好血本无归的打算。很多人不会记起以前发生过的惨痛经历,重复以前发生过的惨剧,在这也给你我提个醒。如果仅当故事看也是相当精彩的,您若觉得还不错的话,可推荐给更多的好友,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