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古老巷子掩映其中,在那些地名的背后,是历史的积淀,是生活的见证。4月1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华州路一带,了解了一些有关中试巷的故事。
“因为原来有个中试所,所以这条巷子才叫中试巷。”55岁的王福星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答案,但作为已在此住了近30年的老居民,他也不知道中试所的过往。
随后,记者找到了一位83岁高龄的老居民孙还苗,她的爱人正好是原中试所员工。据老人介绍,中试所全称是山西省临汾市电业局中心实验所,也是这一带最早的建筑之一,巷子正是因它而命名。
“早些时候,这里除了中试所,还有小麦研究所和造纸厂家属区,其他地方基本都是麦地和菜地,只有少数居民盖的小平房。后来不断有新单位搬到这里,盖起了家属楼,巷子也就形成了,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叫中试巷的就不清楚了。”孙还苗告诉记者,中试所如今已经变成了山西省供电公司变电一工区和二工区。
在另一老居民吴曙光记忆里,中试所是个老地方。“中试所的房子都是用红色的砖盖的,所以我们那会儿都说‘你去哪啊?’‘我去红房子那边。’原先这儿是个死胡同,自华州路修好后,死胡同变成了南北通达的巷子,巷子里陆陆续续搬来了好些单位,住的人多了就热闹了。”吴曙光感慨道。
记者看到,巷子里曾经的中试所早已不复存在,巷子也旧貌换新颜,但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