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静,1998年出生,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西阎镇堡子村人,就读于翼城县汉德园中学。13岁辍学照顾患病家人,19岁获县政府帮助重返校园。2014年1月,被授予翼城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5月,获“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年5月,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与同龄人相比,就读于临汾市翼城县汉德园中学的张美静的家庭比较特殊。为了照顾重病的家人,她不得不在13岁辍学,从此挑起了家庭重担。2017年,张美静孝敬老人的事迹渐渐被人传颂。翼城县政府得知她的情况后,及时提供帮助,联系学校让她复学,并减免了上学的一切费用,还让她带着妈妈上学。如今,22岁的张美静成了学校里年龄最大的中专生。“我的梦想是考上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张美静坦露了自己的心声。
张美静一出生就被养父母抱养,养父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养母患有神经性肌肉萎缩症,并伴有间歇性癫痫,只能卧床休养。起初,一家人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经营自家磨坊来赚取收入,生活还算过得平静。直到2011年,奶奶因心脏病突然离世,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仅有的安谧和温馨。原本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爷爷不堪重压,两次因脑梗住院;养父又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脑梗,失去了劳动能力。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当时年仅13岁的张美静瞬间陷入绝境。“只能退学,才有时间照顾3位患重病的亲人。”张美静说。
从那一刻起,这个年幼的农村女孩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每天早上,当别的孩子还躺在温暖的被窝时,她已经做好了一家人的早饭,开始帮着养母起床、梳洗,为爷爷、养父倒尿盆、叠被子。照顾一家人吃完早饭,家务收拾妥当,她还要去地里干农活。
2015年,养父的脑梗复发,重度昏迷近一个月之后离开人世,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后来,爷爷只能在并不富裕的小儿子家居住,残破的小家只剩下张美静和养母相依为命。
2014年1月,张美静被授予翼城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当时她是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颁奖典礼结束后,时任翼城县委书记杨春权夸赞她是一个有孝心、细心、肯吃苦的好孩子,希望她能在照料家人的同时,重回校园学习一技之长,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找到出路。他还叮嘱教育、民政等部门尽快同职业中学对接,落实张美静继续上学的事情,并对她一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再次走进校园,是张美静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让她觉得这个美好的梦离自己太过遥远。
其实早在2013年,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在了解到张美静的情况后,就专门来到她家探望,并承诺减免全部上学费用,希望能帮助她重返校园。但当时的张美静要照顾3位家人,只好含泪谢绝。
2017年,孝顺姑娘张美静的事迹渐渐被人传颂,同年被授予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翼城县政府及时帮她联系了学校复学。
同年2月,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再次找到她,减免了上学的一切费用,并安排她插班到该校音乐专业上学。为了免除她的后顾之忧,学校还特事特办,允许她带着养母一起上学。
张美静和养母居住的宿舍,是学校免费为她们安排的。与别的学生宿舍不同的是,这里摆放的不是高低床,而是一张双人床,还有一把轮椅,为这对母女提供了方便。校长黄文杰介绍,学校还为她们提供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
入学后,活泼开朗的张美静很快融入到音乐20班这个大集体中。同学们还专门组建了爱心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帮她一起照顾家人。
“张美静底子薄,还要一边照顾家人一边上学,比一般的学生辛苦。所以老师们经常辅导她,不让她落下功课。为了方便她们出入宿舍楼,学校还特意把台阶改成坡道。”张美静的班主任老师伊娟对记者说。
虽然年龄比同班同学大,初一没上完就辍学,但张美静有着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缺补漏,不仅要照顾好家人,更要学有所成。”
翼城团县委书记李金玲说,张美静在用自己的开朗乐观驱赶种种不幸,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孝道。
2020年,已经22岁的张美静还是放不下心中一直保留的大学梦,汉德园中学的领导获悉后,决定安排她进入学校高三班级复学。为此,学校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将她们一同接回学校。为保障学习方便,后勤处提前打扫,布置出干净整洁的新宿舍供她们居住,并为她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