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临汾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临汾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为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而努力奋斗。 五年砥砺奋进 开创了临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发展定力、实干定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总体完成了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坚决顶住下行压力,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面对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的严峻形势,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四个百万亩”建设成效显著,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素质不断提升,装备制造、精密铸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投资占到全市工业总投资的67%。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建成了一批商贸转型项目,全市电商发展到400多家。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7.5:58.3:34.2调整为2015年的7.8:48.5:4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1.1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均增长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134.3亿元,年均增长24%,超额完成“五年五千亿”的目标任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五年累计实现524.5亿元,年均达到104.9亿元。 这五年,我们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6%,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取得突破,列入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尧都、洪洞、襄汾“一城三区”建设,完成霍侯一级路改造、滨河东路贯通、滨河西路北延等道路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市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河西新城、东部新区建设取得进展,完成了五一路贯通、北城壕改造等22条城市主干路建设,完成了古城公园二期、城西一级客运站等市政设施建设,完成了市区10万户天然气整体置换工程,启动实施了旧商业区、旧工业区改造和4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大县城,县城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市城镇供热普及率达到81.1%,侯马、洪洞、古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临汾北环、临吉高速、霍永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3135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245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民航机场正式通航,大西高铁、中南铁路等开通运营。完成了引沁入汾和川取水输水工程、五马水库、清峪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城乡电网、通信网、输气管网等都有新的进展,全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 这五年,我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争取到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优惠政策。持续开展了“环境建设年”“环境提升年”活动,累计投资15.5亿元实施环保项目169个,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场县级全覆盖,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5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6天,按照新标准比2013年增加99天,PM2.5浓度下降21.3%,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检测城市中保持中上游水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累计实施节能改造项目288个,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新增和更新新型环保公交车580辆,市区实现主干线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五年营造林24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7.5%提高到31.9%;设立了“百里汾河生态文明保护区”,汾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全面竣工,涝洰河生态建设工程初见成效,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14万亩。 这五年,我们解放思想求新图变,突破藩篱主动作为,改革开放呈现新气象。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阶段性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累计承接、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94项。编制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建成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煤焦站点和涉煤票据全部清理取消。金融改革加快推进,“新三板”上市企业达到5家。科技创新取得实效,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农村土地确权、集体林权、医药卫生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开发区扩区等各项改革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全省率先启动招商引资2.0模式,累计签约项目899个。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澳大利亚杰尔顿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群众福祉得到新增进。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和惠民工程,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10年的77.5%提高到2015年的84.4%。就业规模稳定增长,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6.9万人。教育事业成绩喜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推进,新一中、新二中投入使用,新建7所普通高中,新改扩建280所公办幼儿园。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续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5%,全市医院总数和床位数分别增长9.3%、25.6%,临汾新医院和10所县级医院建成运营,3家医院达到“三甲”标准。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8.5万人次,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成效显著。完成了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和农村“五件实事”,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取得阶段性成绩。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累计解决了2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矿企业连续7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持续稳定好转。 这五年,我们挖掘利用文化资源,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完成了17个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建成了临汾市规划展览馆、晋国博物馆。市县两级文化体制改革获得文化部表彰。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化,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解黎明等一批先进典型。文化艺术成果丰硕,一批作品荣获全国“群星奖”,大小梅花奖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分别达到21项和114项。陶寺遗址保护利用全面启动,临汾是“最早中国”形成共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形成14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4.8%,4A级旅游景区达到11个,位居全省前列。文化旅游业增加值2015年达到36.2亿元,占到全市GDP的3.1%。 这五年,我们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建设法治临汾,民主法治实现新发展。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地方立法、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开展工作,切实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团结各方力量助推临汾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临汾建设深入开展,信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法治临汾建设稳步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党史、档案等工作卓有成效。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这五年,我们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正风肃纪、固本强基,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全面推进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增强。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基层党建服务年”等活动,推行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面对面”述职,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集体经济“千村破零行动”,实现了农村党建经费“两个不低于”目标,机关党建和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在实干中考察、培养、使用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和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机制。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人才工作,设立了人才专项基金,建立了首批7个“市级人才工作基地”。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出台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从严从实管理干部的意见》等文件,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促进了党内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建立完善了“四述”工作机制、“五人小组”约谈工作办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效净化了政治生态。完成市县纪委改革,实现乡镇纪检组织全覆盖。认真汲取我省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深刻教训,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圆满完成了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全面推进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和重要时间节点,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推动干部作风全面向好。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抓资金保运行、抓减负保落实、抓生产保产值、抓销售保市场、抓合作促共赢,努力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有序落实,项目开工“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产业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实施了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乡村医疗服务提质等“六大惠民工程”,实施了17项重点城建项目,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稳定的基础。从严从实抓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县乡换届工作,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全面增强,积极推进市县巡察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全市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经受考验、爬坡过坎的五年,是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的五年,更是积极作为、成效显著的五年。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勇于担当、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临汾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临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临汾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资源型、欠发达、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传统产业面临困境,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县域发展不平衡,新型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转变方式、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民生欠账问题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环境保护的力度还需加大,社会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保障安全、维护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一些领域改革力度不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水平不高,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和能力水平跟不上时代进步,发展环境亟待优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还很艰巨;一些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党建“主业”意识不强、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核心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不振、在岗不为、作风不实,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有发生,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五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不渝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开辟兴临富民的新境界;必须旗帜鲜明地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加快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精神和开放胸怀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确保政治安定、生产安全、社会安稳、群众安居乐业;必须担负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决胜全面小康 共同谱写临汾振兴崛起的美好篇章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决胜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临汾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必须准确把握临汾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纵观大势,我们面临实现振兴崛起的历史机遇。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有助于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环渤海等重大战略,推进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举措,深化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我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省委鲜明地提出“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围绕经济稳步向好、实现振兴崛起,正在谋划和实施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培育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军民融合项目等一批重大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们实现振兴崛起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政策利好。审视自身,我们具有决胜全面小康的综合优势。临汾是历史古都、文化名城、资源宝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汾许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实现振兴崛起,是临汾人民的强烈愿望。当前,我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山片区主体功能区等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一大批转型项目落地建设,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汇集,动能转换的趋势已经形成。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营造了干群团结一心、奋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局面,县乡换届后各级干部精神振奋、充满信心、干劲十足,这是临汾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最大的力量和底气所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开创临汾各项事业的新局面。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