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今年上半年,晋中对外贸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从晋中市商务粮食局获知,今年1月至6月,晋中累计进出口完成8.77亿元,同比增长34.4%,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五名,增幅排名全省第二。其中,出口6.33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进口2.44亿元,同比增长202.1%,增幅名列全省第一。贸易顺差3.88亿元。 据市商务粮食局业内人士分析显示,对外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今年以来,晋中的出口总体趋稳向好。6月份,当月出口1.16亿元,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但企稳回升的局面逐步稳定。进口呈现恢复性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迅速,生产原料进口平稳。上半年完成进口2.44亿元,其中主要为塑料和废纸、废塑料等原料7498万元,机械设备及零部件1.28亿元。 固有“强项”持续发力,传统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今年以来,玻璃器皿、陶瓷、线材、碳素出口量虽然出现小幅下降,但受价格上涨影响,出口额出现增长,共出口2.56亿元,同比增长33.6%,占出口总额的40.4%。同时,汽车零配件增长强劲,上半年出口6258万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市出口额的9.9%。型钢恢复性增长,安泰钢铁出口H型钢7708万元,同比增长47.7%,占比12.2%,是目前出口额最大的企业。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市全部消灭外贸出口空白县,推动和顺肉牛出口香港。长久以来,全市出口企业集中在榆次、太谷等平川地区,东山县区出口规模小,外向型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近年来通过培育“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产业,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昔阳双孢菇、和顺肉牛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的发展局面,出口业务前景看好。 传统市场贸易仍占据绝对优势,新兴市场亟待开拓。今年上半年,我市与欧盟、北美、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贸易市场进出口额4.25亿元,占比67.2%,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向金砖国家出口7323万元,同比增长18.5%,而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53亿元,同比下降18.8%。 (刘冬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