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晋中创建工作的三条好经验,受到了省文化厅督查组的充分肯定,督查组组长、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还对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意见和要求。 张健日前带队莅临晋中,他们一行5人对开展的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中期督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我市于2015年7月正式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资格,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具备创建资格的地级市,创建时间2016年至2017年,2018年我市将迎接文化部组织的创建工作验收。 张健等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我市的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督查。他们先后深入晋华1919项目施工现场,以及榆次区郭家堡乡镇文化站等处进行了现场督查,对创建思想和创建进度提出了具体指导。省文化厅督查组认为,晋中创建工作中正在开展的三方面工作值得特别关注和肯定:利用社会化运营方式,在全市开展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试点工作;将古建、史迹、遗迹等场所,经改造作为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做法和经验;与电信营业网点、银行、超市、酒店、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合作,设立便民阅读点,实施自助图书馆借阅服务。对市文化局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全民文化行动”等,督查组也给予肯定。他们表示,晋中大力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基础,推动服务效能的提升,健全和完善了不少配套工作机制,公共文化工作成效明显。尤其是从去年创建示范区后,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工作格局,对下一步巩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升公共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制定行之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设计成果,有着更多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张健对今后的创建工作提出三点要求: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供给机制,扩大供给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力度,以包容、开放的胸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社会化、创新化、产业化和服务化,只有准确对接群众的真实需求,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会产生更大的创新能力;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示范区创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宋小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