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关于晋中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新闻频刷微信朋友圈,如“晋中将以这样的方式跑步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晋中争当新常态下的排头兵”、“振兴崛起 一线行动:晋中——苦干三年,挺进‘第一方阵’”。点开内容,有来自省级和其他媒体有关我市全面挺进第一方阵的评价分析、措施解析、肯定期待,图文并茂,有视频展示,有讲解宣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市民纷纷转发、点赞。 而作为晋中的一员,对于身边的变化更是感受深切,对于这样的目标盼望更是殷切。的确,近年来特别是进入今年八月以来,我市提速发展、提质发展的变化有目共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大。自8月1日我市贯彻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会议上市委提出“苦干三年,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掀起了新一轮干事创业的热潮。 为深入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的提出、实践,可以看到市委的决心信心、责任担当,更可以看到我市争为人先、自加压力的定力魄力,以及市委、市政府理直气壮抓发展、毫不动摇发展经济、千方百计为民谋福祉的追求实践。 正如市委书记胡玉亭所言:“市委提出三年挺进第一方阵,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担当,同时也是晋中330万老百姓的热切期盼。我们有信心用这三年把晋中发展得更好。” (二)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晋中战役”,是新时期的集结号、动员令,更是冲锋号、凝心剂,在重大机遇和发展要求面前,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更要以百倍的付出加速前进。就在目标提出的第二天,8月2日,市委书记胡玉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成代表市委、市政府,邀请与晋中拥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晋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阳煤集团、国新能源集团、华润电力北方大区高层一行做客晋中,共商发展大计。8月19日,市政府就与三户国企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签约31个项目、投资额逾510亿元的“大单”,为未来三年及以后晋中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而这只是晋中近年来在招商引资、狠抓项目方面积极作为、花大力气的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大招商引资,不断在项目上下功夫,积极依托市场需求谋划项目、依托循环产业谋划项目、依托龙头企业谋划项目,以项目为引领,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积极促成项目投产达效。 (三)挺进第一方阵,更需要干部担当,干部作为。《搬掉“铁交椅” 念起“紧箍咒” 晋中县(市)长“能上能下”》、《晋中靠什么三年进入山西第一方阵?县长考核动真格!》等新闻消息也在网上和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这更体现了我市对干部干事创业、实干会干、责任担当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我市的发展决心。因为愈在关键时刻,愈发需要干部在前、勇于担当,愈发需要干部发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精神;特别在新任务、新阶段、新要求面前,在深入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面前,在我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面前,需要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劲头更加充足,更需要涌现出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而进一步调动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就能够为我市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水平,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 (四) 有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一个池塘要以每天增加一倍的速度用50天灌满,第49天有多少水?一点点,一点点,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到第49天的时候,也还只有半池水而已;而到最后一天,则会收获满满一池春水。 这就是积淀迸发的作用,这就是孜孜以求的力量。 漫步在晋中的街头,很多地方都有标写着“苦干三年,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狠抓发展,全面打赢晋中战役”、“转型带动、项目拉动、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有效放大区位优势、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吃透用足政策优势、挖掘培育比较优势”等标语和宣传栏,氛围十分浓厚。在市城区迎宾绿苑广场锻炼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对我市这一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作为晋中的一分子,我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近年来咱们的交通、环境的变化特别明显,我对晋中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可以看到,挺进第一方阵的目标要求中,既有刚性指标,也有软实力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6个指标绝对额要进入全省前列;政治生态、政府效能、发展环境、改革成效,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可以内化为精神力量的价值观、制度机制、市民素质、区域影响力等软实力要走在全省前列。 正是这指向明确、全面具体的指标要求,为我们在操作评价上有了具体参照,也为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勾勒出了第一方阵的实现图景。 (五)小高是今年晋中学院的毕业生,他选择留在了晋中。他说:“虽然我不是晋中人,但是这里交通便捷,无论是回家还是到外地都方便;大学生创业大赛可以让我们一展身手;在就业、租房、买房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环境和一些帮助政策,对我的吸引力也很大。” 这是我市吸引力、影响力的一个缩影。循着时间和空间的两个坐标理析,我们不难发现——晋中传统优势深厚、近年来发展迅猛、开放创新成效明显。国家级的晋中城镇群、大学城、科创城、汽车城必将带动产业转移、成果转化、人才流动、要素集聚,我市煤焦、纺机、液压元件、艺术玻璃、玛钢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较大份额,农业在全省一直保持领先水平,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方兴未艾。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国家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多项“国字号”政策覆盖,去年成为20个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的地级市,将享受到重点项目额外资金支持、转移支付奖励、发行企业债减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支持。这些优势,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吸引力、驱动力,为我市创新创业、干事创业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源泉。 除此之外,我市还有巨大的精神“富矿”。回望晋中历史,凝眸晋中当下,无论是以诚信守义、拼搏创新为内核的“晋商精神”,坚韧不屈、勇于牺牲的“太行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还是新时期“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的“晋中精神”,无一不显现着晋中的自我追求特质和一脉相承的秉持,是我们可以取之扬之、不断汲取的精神源泉,也为挺进第一方阵“晋中战役”提供了历史、现实的事例依据、精神榜样和信心依托,可以持续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和前行自信。 (六)8月23日,记者在市城区东南外环道路改造施工现场看到水泥车、装载机、吊车等各类工程车辆穿梭其中,工人正在抓紧施工,一片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在起点处举目望去,绵延高远的路架很是壮观,这样的“大手笔”也让我们对通车后的道路更加充满期待。 正是这样须臾不松、细节精准、久久为功的干劲、韧劲,正是这样上下齐心、传承不断、发展为先的施为、付出,汇聚了我市不断前行的力量。而我们有形的、可见的“晋中路径”,以及可以生发出无限力量的无形的“晋中路径”,也是这样一步步、一点点,慢慢积累、探索、实践出来的,而由此织构而成的网脉,将显现着晋中发展的新途径、新景象。如今,全市“一盘棋”、干群“一条心”。晋中正以前所未有的闯劲、拼劲,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晋中速度”、“晋中力量”、“晋中答案”就在前进的脚步中、在不断生长的提升中得以体现。 鼓足干劲提步伐,同心长歌争上游。我市图景明朗,信心满帆;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注重每一个“阵地”,昂扬每一个力量。我们相信,在这个八月我们所做的决定,未来三年所付出的努力,必将标注晋中的发展新高度,开拓晋中的发展新境界。 记者 刘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