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共晋城市委七届一次全会后,新当选的市委书记张九萍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届市委要团结带领全市14.8万多名党员和230万人民,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责无旁贷讲担当,从严从实转作风,苦干实干抓落实,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新局面,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月26日,新当选的晋城市市长武宏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十三五”时期,市政府确定了三大发展思路、十大战略工程的宏伟蓝图。在今后5年的工作当中,我们要扑下身子一件一件事情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将十大战略工程一件一件地落地、成型、见效。在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以及市委“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的指引下,把责任和担子担起来而且扛好。 昨天太行明珠在艰苦奋斗中冉冉升起 在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的晋城,在坚毅从容、艰难曲折中稳步前进,在抢抓机遇、艰苦奋斗中迎来建市30周年——从新生到崛起,晋城由“传统农业小市”成长为“现代经济强市”,实现了“化茧成蝶”的历史性跨越,“太行明珠”焕发出愈加璀璨的光芒! 实力晋城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咬住目标,埋头苦干。转型发展势头强劲,主导产业基础牢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主要指标稳中有进,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人均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是建市之初的22.9倍、18.7倍、8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建市之初的52.5倍和29.6倍。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市”。 改革晋城 始终高扬深化改革旗帜,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深化改革部署,争先综改、竞逐中原。转型综改先行先试,涉煤领域、商事制度等改革进展顺利;率先建立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机制,设立首家红土创业投资基金,3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和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打造晋台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基地;泽州县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取得进展,巴公镇的全省扩权强镇试点改革有序推进;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晋城海关和商检机构获批设立,特别是太焦高铁动工兴建,迎来晋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生态晋城 始终突出生态优先,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突出。在城市提升综合承载力。集中实施道路建设和改造提升、市民休闲游园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大县城、小城镇建设特色鲜明,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村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批“美丽乡村”脱颖而出,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脱贫攻坚纵深推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综合金奖,成为全省首个园林县城创建全覆盖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荣登“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榜。 民生晋城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保障改善民生,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医疗提质和充分就业三大民生工程,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率先在全省实施普通高中免学费工程,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医保全覆盖。积极实施“双创”工程,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文化体育事业生机盎然,被评为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市。弘扬晋城精神、争做晋城好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李继林、刘平贵夫妇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连续四次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进城市)。 平安晋城 平安建设,造福一方百姓;依法治国,流芳万世千秋。加强法治建设,深化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创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平安创建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五次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三次荣膺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构建严密高效的安全责任体系,巩固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总体向好态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廉洁晋城 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和最大政绩,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基层建设,重视作风养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率先开展市县巡察试点,坚决查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突出问题。深刻汲取高平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教训,抓高平带全市,积极运用“四种形态”,推动挺纪在前“先走一步”。全市上下政治清明、风气焕然一新,党风政风社风发生了积极变化,良好政治生态正逐步形成。 今天新兴晋城在深化改革中乘风破浪 而立晋城风华正茂,百里太行承载梦想。站在新的起点,晋城市坚决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9月26日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深入推进“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10月21日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对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具体安排。 “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晋城,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晋城经济上演“腾笼换鸟” 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通过实施人才兴市工程,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塑造一批支撑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实施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依托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晋煤集团国家煤与煤层气共采重点实验室等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市级综合性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具有晋城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围绕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扶持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难题,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立足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增加煤炭附加值,提高区域和企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培育“中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煤层气综合利用和文化旅游”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支持富士康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光电等智能制造产品,支持金鼎煤机、江淮重工等企业发展;煤层气产业支持沁水建设煤层气基地,推动煤层气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文化旅游产业,以太行山水、沁河古堡、炎帝文化等旅游板块为引领,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 统筹城乡、生态优先——美丽晋城建设正如火如荼 坚持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产业园区为依托,以特色农业为载体,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发展方面,突出“拓展、改造、提质”,实施大水源、大热源、大气源工程,促进区域板块化集成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以建设国家智慧城市为契机,推进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双提升”。加强高平、阳城、陵川和沁水大县城建设,形成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带;农村发展方面,扶持畜牧、蚕桑、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叫响叫亮“太行山上·太行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绿色晋城。产业体系方面,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推进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气化山西”示范区。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形成具有晋城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扩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筑牢“山环水抱、森林围城”环城生态圈和绿色屏障,打造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特色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倡导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红线管理,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深化“治污降霾、守护蓝天”行动,使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晋城显著标志。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