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山西头条 > 大同新闻

大同城建重点工程(七):千年古风拂面来(图)

时间:2021-03-18 19:44:46  来源:本站  作者:

  初冬,大同古城墙下,雄壮巍峨,气势压顶,隐约听来,似乎有急促的马蹄,催人的擂鼓,猎猎战旗下,高亢悠远的号角在空旷的塞外为即将出征的战士振气壮威,铁马金戈后,气吞万里如虎。浩浩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征战江湖,指点江山,洒热血,报国恩……这一刻,终于寻到了,那令人心神震颤的王朝!

  墙外,护城河水滔滔;墙内,一幅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辽金时期的建筑群善化寺气势宏伟,粗犷豪放,寺院建筑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磅礴;明代的法华寺清幽雅静,建筑精致,展示了大同古代多民族融合的独特文化;代王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13子代王朱桂的官邸,尽管明朝覆灭时代王府被起义军付之一炬,可劫后余生的王府照壁目前国内最早最大的九龙壁,足可见证当年那“天下第一王府”的奢华壮丽;鼓楼东街的元代关帝庙,东南隅的明代帝君庙,大同府文庙,古民居,魁兴楼,鼓楼,角楼,瓮城……行走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从辽走到金,从明走到清,历史的印迹,文化的传承,顺着千年的古风拂面而来!

  曾几何时,高大坚固,建筑精美的大同古城墙历经战争,遭遇历史、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受到了极大的毁损,城墙的包砖、望孔、垛口已基本全无,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曾几何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善化寺周围居民密布,空间在逐年缩小;曾几何时,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的千年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以及人为的损坏,煤尘的笼罩,逐年黯淡……幸哉!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大手笔、大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发展思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古城修复和文物保护,并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大同模式”,终使我们得以有幸一览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同,这座有着2000多年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文化的城市,演绎了一曲精彩的“新旧两利”“双城”记。文化保护的“大同模式”正在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条新路径。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让大同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列,并拥有“雕塑之都”“壁画之都”的美誉,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散发着煜煜的光辉。

  “一朝京华,两代陪都,明清重镇”,2300年历史变迁给大同留下了许多自然以及人文的“文化财富”。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创建于公元460年,是大同市的标志性建筑群,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好似打开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大大小小的佛像亦真亦幻。而这一绝美的画面,在建成后的一千多年里,受到风化、水蚀、地震、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石窟里的许多雕像已面目全非,洞窟顶部裂缝处出现了明显渗水现象。虽数次修缮,但仍然经不住岁月的侵蚀。

  2008年春,大同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对古城保护修复的决定,全面恢复古城历史风貌,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方针,确定“一切瞄准世界一流大景区”的目标,拉开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整治的序幕。从2008年9月开工,到2010年9月全部治理完成,景区面积由原来的5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220多万平方米,核心景区的面积是原来的8倍还多,仅绿化面积就达到42万平方米。重新治理后的云冈石窟,突出体现了北魏时期皇家园林和佛教圣地的恢弘气势,重现了北魏时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的宏大气象。

  云冈石窟,以它为代表的大同历史文化景区的修复和开发,开创了“历史与现代相辉映、积极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的先进模式。

  正如大同市市长耿彦波所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传承文脉,弘扬儒道释等优秀民族文化。让文化光照世界,造福后人。大同文化真正繁荣之日,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吸引力,才是我们大同真正强大的时候,这是大同300万人民的追求和企盼。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大同古城墙,这座承载着大同两千多年的厚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建筑物,在历朝换代中,冷眼看着历史踏着金戈铁马的号角来,随着狼烟四起的尘埃而去。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

  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由于历经战争,加上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城墙毁损严重,土城墙面临毁灭的危机。大同古城中的华严寺,始建于辽代的皇家寺院。寺中著名的薄伽教藏殿,至今依然保存着上千年的建筑结构。始建于辽代的善化寺,正逐渐被众多的现代民居包围。古城地标性建筑四牌楼建筑奇特,在古城历史原貌保护和修复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因城市交通扩展等因素,四牌楼遗憾被毁,只留下永泰街上的鼓楼独守着城市的喧嚣……2008年,大同市政府和人大常委通过了 《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制定了“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修复城墙,再现大同古城的雄伟气势的同时,加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体的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历史街巷以及传统民居整治恢复的进程。

  2008年开始,大同市废止了“旧城改造”的提法,代之以古城保护的先进理念,勒令古城保护范围内的旧城改造项目全部停工,60多个开发改造项目被紧急叫停,古城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2008年6月,试修复南城墙善化寺段内侧165米墙面。2009年4月,东城墙开始修复,与此同时,华严寺、善化寺、法华寺、关帝庙、帝君庙、文庙、清真寺等名城保护十大工程陆续开工,目前已完工。四牌楼、魁星楼陆续施工中。到明年8月,大同古城墙将全面合拢,届时,大同古城墙将完全恢复到明代大将徐达所修建的模样。在市长耿彦波的构想中,到2013年,这项投资超过近50亿元的工程将接近尾声,届时,老城内的所有现代建筑都将搬迁出去,占地3.28平方公里的明代大同古城将“历史性重现”,蕴含在古城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内涵以及那种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格得以完整展示。

  2010年9月,大同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魅力与古城保护的骄人成绩已跨入“中国第九大古都”,这座千年古都终于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历史文化地位。

  “一轴双城”,如果说大同是一只重整待飞的凤凰,古城修复和文物保护就是另一只翅膀。在大同的城市建设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之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这一重担,落在了大同市文物局。而事实上,对于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历史文物保护,最兴奋和激动的莫过于大同市文物局的全体工作人员。他们长期浸染在历史文化和古建筑中,对它们产生了血浓于水的感情。大同市如此大手笔的恢复古城,无疑迸发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激情和热度。他们在大同市三任文物局长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名城保护工作的大潮中,并为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万事开头难。从招投标到施工组织管理,从规划设计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这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加起来仅有200来人的文物局来讲,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施工期间,早晨6点,文物局的干部职工已忙碌在工地上;中午仅有简单的休息时间,而夜晚下班的时候,则基本上在8点钟左右。遇到开现场协调会,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经常的事。4年多来,他们从没享受过节假日,放弃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大同的施工季节主要是在夏季,火辣辣的太阳,使黑皮肤成了大家的流行色。苦不怕,累不怕,难的是,在修缮、重修、复建中,如何最大程度的恢复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保持中国传统建筑整体性的完美,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学价值。

  大同市 《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明确提出,修复的宗旨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修旧如旧、恢复原貌;二是修复时注意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可事实上,大同市内的很多著名建筑原址已踪迹全无,仅在史料上有记载,也有一些只有名称,连图纸图形都没有。他们走访民间老人,遍查历史资料,寻找历史的痕迹,与设计师多方沟通、交流,力求与原貌一致。

  尽管工程量大,涉及面广,且工期安排特别紧,但因为事关百年甚至数百年大计的工程,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对佛教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油饰彩画艺术修复把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符合佛教规制。二是具有时代特征。三是体现区域风格。四是保持传统做法。五是模拟现存的同时代样板。

  修复古建,全部按照营造法式建造,全木结构,不用一个钉子,保持了中国建筑整体性的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学价值。华严寺、善化寺的再造壁画,完全用传统工艺完成,墙壁上的泥土都是七层,一层一层抹起,在色彩的调试上,反复实验,真实再现了壁画独特的美学价值。

  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雕塑、壁画是大同传统文化遗存的三大瑰宝。大量气势磅礴的佛教雕塑群遗存,以及辽金时期兴建的华严寺、善化寺等佛教雕塑经典之作,被中外雕塑家们称为中国雕塑的 “麦加”。2009年6月,旨在将雕塑文化打造成大同的城市名片,让大同成为世界雕塑文化的博览地和交流地的“新云冈计划”正式启动。2011年,主题为“开悟”的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开幕,悠久、经典的传统雕塑与活跃、多元的当代雕塑完美互动,古典与现代在这里穿越时空,交相辉映,古城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从北魏破多罗氏太夫人、梁拨胡墓室壁画,到辽金觉山寺寺观壁画,元代永安寺、明清华严寺、善化寺、云林寺等寺观壁画,特别是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四壁绘画,高达6.3米,长约141.1米,总面积达889平方米,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构图饱满,如此鸿篇巨制,堪称稀世珍奇。大同因此而称为中国壁画之都。2012年9月26日,首届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在大同市隆重开幕,主题“天工”与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的主题“开悟”相呼应,意为画家巧夺天工,以智开物,从而通达万物之理,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思想内涵。由此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壁画大展,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首创的以双年展形式举办的国际壁画大展。

  《礼记·礼运》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一个既体现传统,又彰显现代;既突出文化,又环保生态;既古又新的魅力都市,承载着千年记忆,向我们缓缓走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晋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海俊杰感恩有机会参与神剧
海俊杰感恩有机会参与
赤壁市优瑜伽携手短视频直播创业培训班开展优瑜伽秋韵公益活动
赤壁市优瑜伽携手短视
诠释山西“最美环保人”微电影《生态之歌》将于近期上映
诠释山西“最美环保人
郑世豪不舍陈伟琪,凭歌寄意
郑世豪不舍陈伟琪,凭歌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