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山西头条 > 大同新闻

景区特产“大同”是同质化的标签

时间:2021-03-17 18:31:10  来源:本站  作者:

  景区特产“大同”是同质化的标签,也是社会同质化的一个病灶。什么时候,旅游消费需求有了更高的层次,具有了“市场决定”的作用之后,才能让景区产生危机感,也才能让其真正为迎合需求而有所改变。

  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人民日报》10月7日)

  景区的特色不特,成为“小商品”的集散地,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就存在。对于很少出去旅游的人来说,这种感觉可能还不深,但若是经常出去的旅游者,把不同地方所购的“地方特产”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在云南丽江购的民族披肩,跟在凤凰古城所购并无两样。其他如什么佛珠、竹雕之类的工艺品,更是大同小异,体现不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所谓的特色也就成了应景之作,价格居高不下的“特产”,自然也就提不起旅客的兴趣。

  如果说景区旅游商品属于“小陪衬”的话,那么其背后的大环境才更值得正视。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反衬的是景区开发和管理的同质化、低端化。由于大面积的人工造景或是改造,各地方的景区也日益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从之前方兴未艾的“名人故里之争”,到大拆大建的招商引资改造,一些地方沿用发展工业经济的模式发展旅游产业,急功近利、开山炸石、大兴土木,项目趋同化现象也较为严重,有的地方见什么项目好,就纷纷跟进,有条件利用条件,没条件创造条件,景区建设缺乏个性化和前瞻性,盲目用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增长率等指标衡量旅游发展的水平,其结果是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并存。

  城市建设同质化,经济发展同质化,景区建设和管理也高度同质化,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功利思想在作怪。看见别人的模式成功了,于是纷纷效仿大干快干,缺乏对个性和规律的尊重,城是“千城同貌”,景是“万景相似”,连景区所销售的旅游商品也如出一辙,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旅游商品中消失。这些,显然需要从整个社会背景上去思考,就事论事无助于看到问题的本质。

  物化之下,是形而上的思维与观念。同质化的景区旅游商品,是单一化的规则与设计,是单向度的管理与监督,是基于政绩与利益考量的发展模式。一个地方并不缺乏有吸引力和创意的特产,比如那些需要得到救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传统工艺已面临着消失的局面,何以没有被植于景区的开放中来,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当然,景区建设和规划的同质化,管理的低端化,其实跟旅游的同质化和低端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金周呈现“黄金粥”见证了旅游需求的旺盛,但也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国人在旅游需求上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 匆匆而来,一窝蜂而去,旅游就是为了拍照,为了取景,而缺乏深度和内涵,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去感知文化、体味内涵。可以说,正是这种“凑热闹”式的需求,才给予了旅游资源提供者同质化的动力。

  景区特产“大同”是同质化的标签,也是社会同质化的一个病灶。什么时候,旅游消费需求有了更高的层次,具有了“市场决定”的作用之后,才能让景区产生危机感,也才能让其真正为迎合需求而有所改变。否则,“圈景即来钱”的现实之下,没有危机和竞争,动力从何而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晋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海俊杰感恩有机会参与神剧
海俊杰感恩有机会参与
赤壁市优瑜伽携手短视频直播创业培训班开展优瑜伽秋韵公益活动
赤壁市优瑜伽携手短视
诠释山西“最美环保人”微电影《生态之歌》将于近期上映
诠释山西“最美环保人
郑世豪不舍陈伟琪,凭歌寄意
郑世豪不舍陈伟琪,凭歌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