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公里处的武周山麓,创建于公元五世纪中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根据山势的自然起伏,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窟龛254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两公分,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是国内三大石窟群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2001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2年被评为全国第五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云冈石窟是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于一体的民族瑰宝,人类遗产。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品位高雅,堪称公元五世纪雕刻艺术之冠。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至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年初(公元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止,历时六十余年。由著名和尚昙曜奉北魏文成帝旨意主持开凿,现存第十六到二十窟开凿最早,人称昙曜五窟;其它主要洞窟也大都完成于公元495年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小型石窟的营造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