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15日讯(宋佚)“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过电子科大附小的新闻,学校的每天一节体育课,一小时大课间、走班制、家长资格证等改革都让我非常向往。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新学堂’优质的办学品质,我特别期待,也特别激动。”山西大同市平城区御东第一小学一位家长代表在参加学校挂牌“‘新学堂’教育实践基地”现场中激动地说。
应山西大同市平城区政府邀请,今年9月,电子科大附小教育集团在该区挂牌“‘新学堂’教育实践基地”,御东第一小学、第四十一小学、文华小学三所学校作为首批由政府推动的学校挂牌“‘新学堂’教育实践基地校”。这标志着电子科大附小教育集团与山西大同市平城区教育局合作正式拉开序幕。
9月3至5日,“‘新学堂’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分别在御东一小学、第四十一小学、文华小学举行。大同市平城区政府、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以及三所学校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电子科大附小行政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具有历史性的时刻。
平城区教育局局长王琢臻表示,“新学堂”理念落户该区,是三所学校的喜事,是家长与孩子们的幸事,是平城教育开放办学、争先创优的大事。望基地校以此为起点,按照“名牌、名校、名师、名生”的战略,目标向高处引领,工作向实处着力,加强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教、学、研的深度融合。嫁接新模式,互化新特色,增加新亮色。在合作中共进,在共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
据了解,这三所学校分布在平城区的三个方位,平城区教育局选定这三所学校作为首批基地校,旨在提振平城区基础教育水平,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新学堂”优质的办学品质。
电子科大附小副校长何亚新、工会主席唐继成受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委托,代表电子科大附小为三所学校授牌“‘新学堂’教育实践基地”。并从“认识新学堂”讲座开始,为三所学校相继开设了针对学校管理、教学与德育管理、体育课程建设等6场专题座谈会。
按照双方约定,三所基地校将分期派出校级干部、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到电子科大附小跟岗学习。目前,由分管副校长、大队辅导员组成的第一批成员已到学校跟岗。电子科大附小也将陆续安排“新学堂”资深创业者,包括管理团队、各学科名优教师团队等分批到大同市平城区进行办学交流、教师培训、听课指导等,让更多的学校了解“新学堂”教育主张与实践方略。
至此,“新学堂”教育主张辐射圈在全国已达100余所学校。包括区内校际联盟、“学校发展共同体”、贵州省遵义市东风小学对标学校、对口帮扶贵州省岑巩县第二实验小学、云南、贵州、山东、河北、等地学校组成的全国新学堂联盟学校等。疫情时期之前,每年有2万人次左右到访电子科大附小跟岗交流。
电子科大附小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此次“‘新学堂’教育实践基地”落户山西大同,是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对“新学堂”教育理念与办学模式的肯定与认同,希望让更多的孩子“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履行他们的誓言:“管住自己、立志成才、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新学堂”提出于2007年,是电子科大附小党委书记、校长康永邦(正高级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带领全体教师共同提炼出的教育主张,是体现新时期办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性概念,由电子科大教授、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题名。“新学堂”本着“做教育就是做善事”的理念,以“办有灵魂的教育”为目标,坚持“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心系健康,赢在习惯”的核心办学理念,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儿童体质较差、情商较低、思维能力较弱”三大难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培养“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