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大同市平城区下辖13个街道3个乡60个城郊型自然村,共有139个社区,常住人口达百万,占该市总人口近三分之一。
近年来,平城区把强化社区建设作为“重头戏”,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切实做好做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功课”,古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强化和细化社区工作,平城区完善社区活动场所、对社区干部分批培训、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赴外挂职取经。从“遇事找领导”到“遇事找社区”——
10月22日,在平城区新华街山橡社区,83岁的空巢老人楚德松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社区办公室,忙前忙后,迎来送往。有老邻居打趣地问他:“是不是社区聘您当顾问了啊?”他摇摇头说:“一天不来社区帮忙,心里不踏实啊。趁我身体还行,帮大家多做点事,有事做心情好,再说社区有恩于我!”
楚德松的故事大家伙儿都知晓。从企业退休后的他,由忙到闲不适应,处处不顺心,人变得沉默寡言。社区干部发现后,总是和他聊天,后来找心理咨询师专门为他治疗心病,消除他的孤单感和失落感。感冒发烧时,社区干部帮他买菜做饭、送药上门;逢年过节,社区干部不忘为他包饺子吃;见他几天不下楼,社区领导不放心,派人看望,再三询问他有无需要代办的事。谈及往事,楚德松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他说:“社区就是我的家,这里每个干部都是我的亲人。”
当下,“有事找社区”在平城区已渐成风气。而在过去却是另一番景象,区委书记李继忠说,初来时,发现进区办公大院的居民,常常是事无巨细,他们一进大院就是“找领导”说话,往往最容易解决的问题,申诉起来没完没了,区领导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筋疲力尽。
“分布在全区各个角落的社区那么多,如果都能管好各自的辖区,做到大家的事‘大家管、管大家’,群众申诉自然就会减少。”为改变这一状况,区领导专门派人做了调查分析:有的社区工作不到位,管得差的,辖区居民找领导的人居多;管得好的社区,辖区居民很少有人进大院。情况明,决心大,平城区着手强化和细化社区工作:一是社区活动场所不断增加和完善,总面积达到6.4万平方米,一批1000平方米以上的规范化社区建成投入运行。让社区干部切实履职,争当为群众服务的模范。二是对社区干部实行分期分批轮训,由区领导授课,主讲新时代新作为。加大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建设,200多名社区工作者取得了“社工师”资格。三是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北京、宜兴、厦门等地的社区治理先进单位挂职,学习取经、吸收营养。社区之间也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四是整顿与充实社区领导班子,老气横秋不作为者下,亲和力强、敢作敢为的年轻干部上。
一个个社区“动”起来了,828名社区工作者都“忙”起来了。区领导凝聚精力,办大事的时间多了起来。全区在提高现代服务、城市管理、发展经济、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等方面大有作为。本地居民或是外地游客,无不称赞:平城区不平常!
从“遇事找领导”到“遇事找社区”,平城区把社区工作当作各项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李继忠说:“社区最靠近群众,最能直接面对群众,最能体现与表达党的温暖,发挥社区工作效能,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好,势在必行。”
◎改变以往“坐门等客”“你问我答”“你需我办”的懒散作风,基层干部主动热忱服务蔚然成风。改进工作作风,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区领导尝到强化社区工作的甜头,常来社区看望与询问,做到上下沟通、上情下达,发现有何问题,立行立改。社区干部对此深受鼓舞,做工作也感到很有劲。辖区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上升,来社区咨询办事的人也随之增加。过去那种“坐门等客”“你问我答”“你需我办”的情形逐渐改变,社区干部改进工作作风,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今年48岁的樊文杰,是一名普通工人,一年前因工受伤,卧床在家。妻子离家出走,平时靠姐姐照顾度日。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给他办了低保证和银行卡,并且带来了医生,为他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现在的樊文杰已经可以下床了。他说:“真诚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一定努力康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食其力,回报社会。”
加强基层工作,既做加法,做到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花、事在基层办,又做减法,为基层减负,取消不必要的监察考核、无必要的盖章证明,禁止向基层下放无法承担的责任,让基层干部集中精力,搞好服务工作。社区干部情系左邻右舍,主动热忱服务蔚然成风。在开展“社区工作提标年”活动中,多数社区设立“居民议事厅”,让每个居民“说、议、办、评”,考核社区工作成效大小,是由居民说了算,为民服务有声有色。
平城区先后涌现出86个先进社区和一大批社区优秀工作者,被省、市评为模范社区的有16个,开源街民和社区被评为全省“文明社区”和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民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媛被评为山西省最美社区干部,她说:“将心比心,社区是居民的大家庭,为啥不能为他们着想呢?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辛苦我一个人,温暖许多人,送去的不只是方便与快乐,更让群众直接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
◎学习推广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好经验,在全区全面推行“党建联盟”“大党委”齐抓共管,夯实基层党建。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力”——
平城区强化社区建设工作的驱动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学习推广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好经验,在全区全面推行“党建联盟”“大党委”齐抓共管,夯实基层党建。这是社区工作“大家管、管大家”的根本保证,也是社区从“单兵作战”到社区“抱团发力”转型与升级的充分体现。
全区创建出台了“基层党建联盟”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思维谋划党建工作,构建了共同参与、全覆盖的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体,使党建工作有了新抓手,社会治理形成了双向服务、共建共赢的区域化党建引领治理和服务新格局。全区13个街道全部创建“党建联盟”,成立了88个“大党委”,覆盖285家市、区直属单位和58家非公和社会组织加入进来,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享共建,呈现出名副其实的“大家管、管大家”的生动景象。
永泰小区居民周尧深有体会,他说:“我们这个小区是无物业管理小区,原来小区内只有一个清洁工,卫生情况很差,居民们打趣说,每天回家就如蹚地雷似的,跳着走,每逢下雨或是下雪,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公共卫生是这样,其他的生活设施就更是没人管了。后来在社区党支部的组织下,各单位的在职党员利用休息时间,给我们清扫了社区内的垃圾死角。同时,发出了居民公约,各自收拾好各家的垃圾,扔到指定地方。居民们都说,多少年没这么干净了,终于有人管咱们了。”
开展“争创美丽社区,争做文明居民”活动,竭力推进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平城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涉及小区103个。其中80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已列入今年市、区政府10件民生实事。
围绕老旧小区综合治理,今年初,平城区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55个老旧小区屋顶防水维修、43个老旧小区内地下管网改造,总投资2.3亿元,涉及住宅楼381栋,惠及近2万户居民,目前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中。
变化喜人,惠民实事一串串,平城区社区工作者用“大家管、管大家”的方式为服务群众提供了切实保障,为平城区改革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