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治城隍庙民俗文化美食广场,往来人群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可以一边品尝特色美食,一边品味传统的曲艺文化;在蚂蚁港生活街区,朋友结伴相约来这里品尝“网红”美食,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淮海小吃街一改往日散乱差的面貌,统一管理、统一着装,已经成为许多市民遛弯、吃地道小吃的首选……
为打造高品质的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长治城区食药监局针对小餐饮小、散、乱的特点,探索新机制,构建新模式,加大小餐饮业的规范力度,先后打造出了淮海小吃街、城隍庙美食广场、大筷乐美食城、蚂蚁港生活街区等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小吃街和综合体,推进该区小餐饮文化有序正常发展。目前,该区餐饮监管单位2800余家,其中小饭店2000余家,占到总数的70%以上。
进入示范街店内,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从业人员健康证分别上墙,一目了然;加工经营场所内外整洁、干净;健康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和台帐记录制度等食品安全制度健全,并设立有专职食品安全员。各家小餐饮店合理分区,炒菜、做饭用的操作间设在店内后端,就餐间在前厅,卫生清洁。很多店还用透明玻璃将“操作间”与“就餐间”隔断,客人可以通过玻璃墙观看食品的制作过程,明白放心消费。其中淮海小街和城隍庙广场分别建设了高标准的食品安全宣传栏,通过LED显示屏滚动播放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以前经常和朋友一起来吃小吃,都是室外,心里还有一点不放心,而且摊位摆放也不规范。美食广场建成后,店面规范很多。我还亲自去一家小餐馆参观了厨房,干净整洁,餐厅环境也很干净,吃的也放心了。”市民韩艳丽每到周末就会同朋友来到城隍庙美食广场。
与此同时,长治城区食药监局积极引导小吃街和综合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采取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店面设置、统一信息公示、统一原料购进、统一餐饮具消毒、统一餐厨垃圾处理等“多统一”措施,既体现出每个店的特色,又有效防控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小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水平。
“我们对餐饮店建立末尾淘汰制度,每月对小经营店进行点评,对本月规范经营的店铺挂红旗表彰,减少监管频次,对经营不规范的要求立即限时整改,甚至暂停营业资格。”山西味之源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白永青对笔者说道。截至目前,区食药监局共开展食品专业知识培训20余次,累计受训人员达到2500余人次,并依托淮海小吃街、城隍庙广场等开展宣传《食品安全法》《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放资料3000余份,使食品安全知识深入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
在打造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和综合体时,长治城区食药监局大力推行“明厨亮灶”工程,打通操作间和餐厅之间的墙壁,安装透明玻璃隔断,让后厨操作直观地展示给消费者。同时,还利用高清摄像头和显示屏将操作间内关键区域、工作流程,在醒目位置进行展示,真正让消费者看得见食品安全。
食品快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该区食药监局设立了快检室,培训快检技术人员,建立完善各项快检制度,每天对进入市场的食材进行快检,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目前,共已建成快检实验室3个,正在建设2个,开展快检200余批次,对疑似不合格食品移交稽查队处理查办。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关系到百姓利益。该区食药监局紧紧围绕区委“1483”工作部署,按照“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山西省“三小”条例,通过打造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和综合体工作,逐步规范了长治城区“三小”餐饮者的经营行为,力促小吃街和综合体整体质量和精品数量的提升,该区的“三小”餐饮正向集中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转变,群众消费也正向更安全、干净转变,确保了辖区内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张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