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话其实语音语调是精髓,语气助词也必不可少,发音的时候不注意或者模仿的不像,能把山西人膈应死,(膈应,泛指生理上的难受,别扭)
就比如你现在要装一个山西人,想用上一期的语气词“来”,见到一个山西太原人,你就拉着他就开始说:你爸爸是煤老板来哇(wā),哈哈,信不信他下一秒瞬间爆炸,不光是语句的内容让人血压飙升,语句末尾的哇的不正当发音也会让他觉得你不讲武德。
句中结尾的哇,是常用语气结词,但发音和汉语词典上的不完全相同,哇使用口腔,发音时嘴唇张开向两侧打开,山西人的哇发音更像v ,音标里的小v,v啊,上齿贴近下唇再打开口腔才贴近山西人的发音。
闹甚了,问句,同干啥呢,看起来有点冲,其实说话的本人可能没有挑事儿的意思(只是可能)
一般的,数量词都放在名词前边,表示事物的多少。但在怀仁话里,有一个特例,就是在形容词前边加数量词,表示程度。而且仅限于“一个”。
当然!当然!单用和叠用有着明确的大小关系。在晋语核心地区,这些叠词都是从老年人到儿童都会说的用词用语,绝非卖萌或者儿语专用。
方言的朗朗上口的特性,国人天生就擅长以及热衷于模仿,方言独特的韵味,总是能撬开人们的嘴巴,让他们跟读一遍两遍三遍,即使可能读得不地道,但是当人再次听到看到这句方言时,总能想起这个地方和见过的此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