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百年英才团队已经针对高考志愿的相关细节为大家做了科普,如果还有对志愿填报基础还不是很了解的考生或家长,可以查找往期的百年英才志愿填报基础系列进行学习。熟悉了志愿填报的一些基础了之后,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只是了解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玩法,可是在真正熟悉了游戏的规则之后,我们对于志愿填报的处理才能更加的游刃有余。 如果想正确的完成志愿填报,在之前你就要了解填报志愿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高考志愿填报,说简单非常简单,只需知道九个字(即“凭实力、选学校、择专业”)、四个关键词(即“实力、选择、学校、专业”),凭想当然在高考志愿表上填写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即可完事;可要说难也非常难,要做到将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与所报考学校的竞争实力完美结合,就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之事了。  科普1、志愿级差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哪几种? 解读招生章程,可以将高校设立志愿级差的前提条件分为以下四种: (1)在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条件下,设立志愿分数级差。(上期有详解) (2)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条件下,设立志愿分数级差。(上期有详解) (3)在第一志愿生源已满的条件下,设立志愿级差。也就是在第一志愿生源大于招生计划(或生源已满)的条件下,设立的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不足设计招生数时,在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以上,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多于计划招生数时,也可接收第二志愿的考生,分数级差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与第一志愿生源已满是有区别的。第一志愿生院充足,意味着第一志愿投档率一般在120%以上,至少也在110%,而生源大于计划的提档比率一般仅在100%以上。 (4)无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的前提条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可信度较高的无前提条件的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2)可信度较低的无前提条件的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 科普2、如何通过志愿级差的前提条件识别真假志愿级差? 前面介绍了识别真假志愿级差的简便方法(可以翻阅上期百年英才讲解志愿级差的内容)。但必须指出的是,凭借高校招生章程中归于志愿分数级差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充足的情况下这一前提条件的规定,就可基本认定真志愿级差,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是可行的,但对少数高校来说去有失偏颇,甚至是不可行的,还必须根据高校招生章程中关于志愿分数级差的主体内容的规定来确定。 对于假志愿级差,凭借高校招生章程中关于志愿分数级差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这一前提条件的规定即可认定,这种方法对于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重点高校来讲是基本可行的,对于其余高校来讲就需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了。其关键是要把握高校的第一志愿考生生源是否在当年有可能不足。如该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在前三年都很充足,在当年也有很大的可能为很充足的,那么应据此认定为假志愿级差。但如果该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在前三年都不足,在当年也有很大的可能为不足,那这样的志愿级差很有可能是真志愿级差。简言之,通过准确把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前提条件,可初步或大致识别真假志愿级差;如果要对所有高校的志愿级差完全加以区分,还必须通过准确把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主题内容等来加以确认。 科普3、报考时如何运用假志愿级差? 对于那些志愿级差规定属于假志愿级差的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重点高校,其第一志愿生源一般非常充足,而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却是很少有的现象,故应以避之为上策。如在本科批次招生的有些高校第一志愿生源常有不足,需靠非第一志愿生源补足的,就要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在充分断定心仪高校当年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条件下,果断地去报;如该高校同时属于“假志愿优先”,那就胜券在握了。 高考交流QQ群 148375818高考公益微课堂-微信号:bnyc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