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16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发布,小编发现像北京,清华这样的顶级名校的校友捐款达到20亿,感叹清华北大毕业生都是金主。可是,一些被考生和家长广泛认可的985名校却在校友捐赠上面相差了近20亿。高考分数相差20-30分的考生,经过4年大学生活到底发生了哪些不同的改变?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5中国大学大额捐赠校友名单:  可以看到马云仅排名第5位。为清华捐赠2亿的董钧表示此次捐款表明自己认同母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对母校的发展充满信心,愿以此种方式回报母校。 据民政部发布的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我国高校吸收社会捐赠总额在1997年仅约为6亿元,到2014年已达399.45亿元。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地区差距大的问题。处于东部地区的高校获得社会捐赠的机会多、金额大。中央直属高校接受的捐赠明显比地方高校收入多、来源广。越知名的大学,获得的捐款越多。总的来看,教育捐赠与学校声誉、办学质量、对校友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和社会各界的关系呈正相关。 百年英才小编先为大家带来2016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的前10强。  可以看到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强校都不出意料的出现在前10中。而被受外界好评的中科大和哈工大却仅位于第41位与第44位。  是什么促使校友为母校巨额捐赠?有网友认为,巨大的捐款数额表明校友对母校感激之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安德鲁·阿尔伯特认为,大学所学课程与将来的职业有关系,大学教育将给学生一些对未来很重要的综合的认知能力。大学对学生从稚嫩发展到成熟作用关键。毕业生因接受到有意义的大学教育而受益终生,学有所成,进而略表感恩是大部分校友捐赠的初衷。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纽带是课时、就业率。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大部分大学生都觉得在学校里没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师”。 这种师生交流减少,对学生教育效果欠佳的现象很难让学生热爱母校。 大学之要在大师 教师以智慧赢得学生对母校感情 校友的捐款数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而学生对母校的感情亲疏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人格等因素有关。盖茨基金会的报告认为,最能影响学生水平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系统,不是班级的大小,不是课外的活动,而是高素质、高效能的教师。 《时代》杂志曾经的封面人物李阳熙曾提倡把教师的绩效量化,并使之与教师收入挂钩,以此来提高教师工作的质量。此举虽存在可改进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直接左右者。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大学如何进行学生管理,是否让学生获得了一辈子的收益,是否感动过学生。这或许是对教师作用最恳切的表达。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多元,这使教师有了培养学生的多元视角。不能以单一的标准去理解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不可因此简化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良性循环有赖杰出校友,但更多一批批在不同位置上都能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校友们,更是学校长盛不衰的支持力量。 高考交流QQ群 148375818高考公益微课堂-微信号:bnyc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