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制 · 社会 > 反腐新闻

报告析精准扶贫实践成效和问题:应严防弄虚作假

时间:2017-11-30 18:2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畅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汤琪)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要抓好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不严不实不精准”的问题,特别要纠正形式主义,严防弄虚作假。

  11月30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在北京发布。汤琪 摄

  11月30日,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

  据介绍,该报告按年度出版,是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节点联合推出的智库报告。

  2013年底,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标志,中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标志,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至2016年底,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91万人。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介绍称,《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每年选择一个最能够反映上一年度精准扶贫实践突出特征的主题展开研究,今年的报告聚焦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报告指出,粗放式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转变,全方位地改变了中国贫困治理的基本逻辑和运作模式。在中央精准扶贫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和完善过程中,无论是治贫主体、治贫方式还是治贫客体都面临理念、角色、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转变,对地方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带来众多挑战。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严不实不精准问题,报告指出,主要表现是脱贫计划脱离实际,有的地方把脱贫工作“文件化”、“会议化”、“表格化”,有的甚至在考核评估中弄虚作假,搞乔装打扮,组织群众统一答复口径,试图在考核评估中蒙混过关。

  针对精准扶贫主体(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报告分析称,从帮扶工作来看,有的地方为图省事、赶进度,大包大揽、送钱送物,“干部干、群众看”,造成养懒汉现象。

  报告认为,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作出政策回应。报告建议,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要进一步瞄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因病致贫贫困户,加大对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支持力度。

  此外,报告还建议,要抓好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不严不实不精准,特别要纠正形式主义,严防弄虚作假;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增强基层扶贫干部“绣花”能力,提高贫困识别、帮扶、退出精准度。(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晋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人张勇出任深圳市副市长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人张
女子组合Bingo成员Odilia(陈康琪)在沙滩秀性感身材
女子组合Bingo成员Odi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
陕西一村庄每人发1000元疫情补助 一天发了41.3万
陕西一村庄每人发1000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